厦门大学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链接地址:

http://scai.xmu.edu.cn

机构简介:

  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谱学分析与仪器”为核心,系统地开展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和仪器创制。发现新原理、创建新的方法体系,催生新仪器研发和新技术集成,为新仪器新方法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解决与生命、环境、材料及能源等国家战略发展领域关系密切的重大分析科学问题。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谱质谱分析、分子识别与传感、微纳分析与成像和创新仪器与装置。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9名,由20位教授(其中17位为博士生导师)、9位副教授(其中2位为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统评博导2人、国家***基金获得者4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领军人才1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6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等等。实验室主任为江云宝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实验室副主任为王秋泉教授和杨朝勇教授。

  近五年来,实验室承担各类科研任务154项,项目经费1.63亿元;其中新增科研任务89项,项目经费0.93亿元。5年到账总经费1.07亿元。以自然科学基金委为主的国家、部级项目共80项,项目经费14194万元,占总项目经费的86.88%。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及滚动资助)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子课题1项、973计划课题/子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其中2项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参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培育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1项、中组部青年***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等。以实验室署名发表SCI论文335篇,通讯作者的300篇;其中IF ≥ 10论文35篇,10 > IF ≥ 5论文166篇;论文被他引5330次。参与编写专著4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实验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6)、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5)、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5)、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5)等。

  在2007年成功举办世界级光谱分析峰会(“第35届国际光谱会议”)的基础上,实验室共主办国际/地区性学术会议9次、国内学术会议7次;92人次在国际会议上做大会/特邀/邀请报告。于2008年成功承办了“全国分析化学学科人才培养与教学建设战略研讨会”、“2008年中日韩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2009年成功承办了“纳米电化学和谱学电化学国际研讨会”、“第九届全国发光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2010年成功承办了“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环境化学分会、化学研究中的新仪器、新方法分会、化学生物学分会、化学教育分会;2011年成功承办了“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会议”和“第三届亚洲光谱会议”;2012年与四川大学、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承办了“第四届亚太等离子体光谱化学冬季会议”;2013年成功承办了“第八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国际微化学与微系统学术会议”;2014年成功承办了“第三届等离激元光子学前沿国际会议”、“环境分析化学前沿研讨会”、“亚洲三国核酸圆桌会议”和“Catalysis and Sensing for our Environment (CASE 2014)”研讨会;2015年成功承办了“第六届亚太地区冬季等离子体光谱化学国际会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分析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2016年成功承办了“全国环境纳米技术及生物效应学术研讨会”、“国际分析化学前沿研讨会暨第三届中美分析化学合作研讨会”和“纪念陈国珍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光谱分析学术研讨会”;2017年成功举办了“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分析化学双边交流研讨会”、“中-英-澳首届C3超分子化学论坛”、“第十六届全国稀土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和“第二届群马大学-厦门大学化学双边交流研讨会”;2018年成功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